(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热点话题
擦亮“滇字”牌师资 培育高素质农民
□ 刘 瑞
不久前,中央农广校关于第一批农业创业和农业经理人全国共享师资考核结果公示,云南5名老师顺利通过考核。这是云南省在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中迈出的重要一步。
2020年,中央农广校启动农业创业和农业经理人师资试点,确定首批全国共享师资96人。按照相关管理办法,共享师资要积极推动农业创业和农业经理人知识普及和推广,在全国范围内参加教学实践、学习培训和研讨交流,每两年接受一次考核。这一举措使得针对农民的培训打破了地域界限,正在有力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共享师资”有利于提升农民师资水平。两年来,云南省通过农业创业和农业经理人全国共享师资建设,已经推动了专业人才服务乡村的有益实践。截至目前,全国共享师资在云南完成农民培训88期,覆盖5000多人;完成农业技术人员培训14期,覆盖1000人;完成覆盖400多人的实用人才、“三区”人才培训。其中,昆明市农广校的胡滇碧老师还走出去为重庆市180名高素质农民学员培训授课。在全国评比中,云南4名共享师资教师的7门课程入围2022年中央农广校“兴农微课堂”优质课件。
“共享师资”拓宽了农民交流学习的范围,有助于吸取全国的优秀经验技术,提升农民创业质量。目前,全省已经涌现出一批致富带头模范。大批高素质农民正在带动周边农户发展特色产业,成为当地致富“领头雁”。
近3年来,云南省共完成近万名高素质农民培育,但这还远远不够。提升农民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培训内容要更接地气,农民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让农民学得会、用得上、真管用;培训结束后要进一步做好跟踪指导和服务,做到“扶上马,送一程”;加快构建以高素质农民培育为主体的“一主多元”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积极引导农业科研院校、农业龙头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培训,将优质培育资源下沉乡村。
只有通过高质量的农业农村人才培训,才能真正带动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农业企业负责人等成长为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创新创业带头人,推动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农民现代化,助推乡村振兴。
标签: